close

對於一個卅八歲、結婚十三年、有了兩個女兒的我來說,從小到大身體裡,一直深藏著喜歡火車的基因,
雖然我沒像專業的鐵道迷,一聽火車聲就知道是哪種型號的車種,或是把火車的班表車次熟捻如數家珍;
我從小就喜歡看火車,在新竹長大的我,從小四有了腳踏車開始,我常常騎到東光陸橋下的新竹調車場,
看著各型火車來來往往,甚至於把節省下來的零用錢,去搭火車留存車票紀念,雖然長大後沒繼續迷戀,
但是在內心的深處,愛火車的衝動與嚮往,不因物換星移而有所退去,偶然間發現台鐵為了多角化經營,
今年開始推廣鐵道旅遊另一種體驗,物美價廉的「郵輪式列車」,不管哪條路線都是一推出就訂位客滿。
郵輪式列車突破以往列車到站即開的模式,以類似遠洋郵輪停泊各港口一段時間再續開往下一港口方式,
開行特定部份路段的鐵路專屬列車(莒光號),選定數個可以停留賞景又特別的車站,作一段時間停留,
讓旅客下車或車上欣賞車站週邊風光後,再開往下一目的地,但是礙於法規,下車後的觀光需自己處理。
而我這次告別妻小,獨自來到高雄,選擇搭乘南迴線的高雄台東間往返之郵輪式列車,整個行程如下表:


前一晚搭乘高鐵到達左營,利用手邊剩餘的半價優惠券(單程票745元),以節省本次的預算支出。


轉乘捷運來到美麗島站,欣賞一下高捷引以為傲的公共藝術,由義大利水仙大師設計的「光之穹頂」。


相片是無法把整個景拍下來的,所以再用攝影功能,拍個全覽影像,後即夜宿麗景酒店。
{###_maxboy1027/16/1413744832.flv_###}

當日一早盥洗完畢即退房,亦搭乘捷運至高雄火車站,郵輪式列車將於早上八點整開車。


這是郵輪式列車去程(高雄至台東)的車票。


郵輪式列車是以「莒光號」改裝而成,感覺上是全新的車廂,這次行程是非假日星期三,居然也是客滿;
整個列車有安排服務小姐,她非常地幽默,博得許多顧客的認同與喜愛。


火車準時開車,一路上台鐵播音員介紹各個車站的歷史背景,第一個停靠站「竹田」到了,這裡是單軌,
我們下車後,看到這裡的民眾熱情迎接,而此地的社區營造非常有名,老車站風景純樸,像是快樂花園。


大家從火車月台依序下車,因為鐵軌只有單軌,列車開到下面的南州車站,避免擋到後面的正常班車。


美麗的日式建築,舊竹田車站,現在鐵路局已將該建築委託社區協會代管,保留了早期原有的味道。


佇立在車站旁的介紹看板,竹田車站這裡應該是叫做履豐村,對吧?


舊車站建築旁有一「池上一郎博士文庫」,這裡是日據時期有個叫做池上一郎的,在竹田這裡當醫生,
前幾年他認為竹田是第二故鄉,捐贈了許多日文藏書,於是就有了這個紀念圖書館。


公園裡的樹木,美麗的插養蝴蝶蘭,這裡不愧是怡然休閒的好環境。


再往旁邊走一點,原本火車站的舊倉庫改裝的「李秀雲先生攝影紀念館」,要問李秀雲何許人也?
乃是竹田當地赫赫有名的農村攝影家,紀念館裡有他的作品及各式相機,供人駐足欣賞品味。






整個竹田火車站社區(竹田驛園),經過社區營造後,把老建築重新賦予了新的生命,不一樣的感覺。














偶然間發現這裡的居民,輕鬆地騎單車經過老車站,那種南部悠閒的感覺,羨慕又嚮往。


當地的社區營造團體志工,吆喝著眾遊客來進行有關竹田的有獎徵答。


自己當然要拍張照留作紀念,選擇在車站及竹田驛園看板前面的兩個景前。



偶然間又發現一個非常特別的交通注意標誌,這個考駕照應該不會列入題目吧?哈哈!


這裡也有提供出租單車、導覽地圖等服務,下次自己來可以考慮看看。


時間到了將離開竹田車站,由於郵輪式列車已先離開,所以我們得搭區間車(很像復興號)到南州車站,
這種單軌的鐵道,不論是拍車站或是軌道,都非常的美麗。





我們要搭乘的區間車進站囉,車廂內沒啥乘客,難怪台鐵屏東線及南迴線虧損嚴重,裁撤了許多小站。




到了南州車站再換搭原本的郵輪式列車,發現還加掛可以放腳踏車的兩鐵車廂。



此時火車將繼續開往第一個祕境點「枋野站」,往向車窗外看一邊是山、一邊是海,大家是驚艷連連,
而火車上的服務小姐開始在推銷大家訂購晚餐,其中有特製的海洋便當,一個120元,菜很豐富特別,
我因為前幾天飲食到不乾淨的海鮮,造成皮膚過敏,所以只能拍張照,看我戴著白手套就知道多嚴重。


沒多久枋野站就到了,這裡是南迴線的會車點,位於屏東與台東交界的深山之中,四週不見民宅建築,
更遑論除了台鐵員工外,是否還有人居住於此,故沒有月台安排客運業務,最主要是測試這裡落山風,
如果風速太大,不利火車行駛,那就要在此停車等待,這裡也成了一個極少人到此遊覽過的祕境景點。


因為沒有月台,所以用鐵梯代替成為接駁下車到地面的工具,行走下來有種蠻特別的感覺。


此時吸引我的,除了秀麗的風景,還有火車及鐵道設施,就讓我一次拍得夠吧!
郵輪式列車的柴油機車頭。


枋野二號隧道,出了這隧道就是有名的落山風河谷,所以枋野站功能除了調度外,還有掌握落山風。


枋野站體設施,值班台外觀。


從外面斜拍整個枋野站建築。


枋野站牆面上的簡介,這裡也有留言板及提供蓋章的設置。


枋野站的道班工作指示牌,這有點類似軍中的全連武器裝備及官兵人數顯示牌。


鐵軌的道叉及轉轍器,早期都是要人工扳轉,現在全部都是電子自動化。


要進入枋野站對外聯絡道外觀,這裡好像是從枋山車站附近彎入,曾看過單車車友發表騎乘心得。


接下來就是拍拍郵輪式列車,好久沒有這種近距離看火車的舒暢感,手邊有相機一定要拍得過癮。






此時台鐵的人員預告,將有莒光號通過本站,除了提醒大家注意安全,也期待與火車相會的邂逅。


連續拍的影像,以影片動畫方式呈現。
{###_maxboy1027/16/1413754536.flv_###}

你看火車的魅力有多大,連通過後的車廂屁股,都還那麼多人拍,難怪這班郵輪式列車座無虛席。


離開枋野站後,就是往台東開,過了大武車站,往窗外看是一覽無際的太平洋,單車環島的車友,
走南迴公路過壽卡開始下滑,當一看到海的景致,就是如此,期待我的另一個夢單車環島能實現。
列車依序停靠金崙、太麻里、知本、康樂等車站,陸續都有旅客下車,而這個郵輪式列車的好處,
就是它提供給你下車及上車的時間,這段時間的空檔由你自己規劃安排如何消磨、隨性自由安排,
我呢則是選擇到最尾的台東站下車,屆時出了車站來去租摩托車,四處隨興逛逛;拍張台東車站。


郵輪式火車在台東停靠時間有將近3個小時,去車站附近租機車,2小時才100元,油也幫你加滿。


因為篇幅限制,所以在到達台東之後的行程,請看下集囉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劉胖子 的頭像
    劉胖子

    靈活劉胖子的生活五四三

    劉胖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